设计

d/e/s/i/g/n

103.jpg


12月8日,中国首部祠堂文化系列纪录片《家在顺德》首映式在佛山顺德华桂园国际会议厅举行。


据悉,该纪录片由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宣传部、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联合摄制,是全国第一部关注祠堂文化及家族传承的系列纪录片。纪录片分为“聚”“散”“兴”三集,每集50分钟,已于12月8日、9日、10日,连续三晚在CCTV-4中文国际频道23点首播。


104.jpg

祠堂,是存放乡愁的陈列馆,是游子心灵的栖息地,作为华夏民族的鲜活遗存,是一方极为独特的“中国印”;作为一种传统的祭祀性场所,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。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同姓宗族的观血缘关系、道德观、精神风貌、文化底蕴、风尚习俗、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档案和缩影。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,而且还将继续延续下去。


105.jpg


什么是祠堂?


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名哲的场所,因此按照祭祀对象的不同,通常祠堂可分为两大类,一是同一血缘的宗族祭祀先祖的场所,一般称“XX氏宗祠”,如蒋氏宗祠、张氏宗祠、陈氏宗祠等;二是专门为了祭祀某位名人而建的,一般称“专祠”,例如屈子祠、岳飞庙、关帝庙、三苏祠等。此外,还有一种是为了祭祀日月、山川、天地等自然神和神灵人物等的“神祠”。神祠是由古代的自然崇拜思想演化而来,如妈祖庙、土地庙等。


106.jpg


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,家族观念相当深刻,往往一个村落,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,大多建有自己的家庙,祭祀祖先。祠堂有很多种用途,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,平时各房子孙有办理婚、丧、寿、喜等事务时,经常也用祠堂作为活动的场所。此外,族亲们有时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,也常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。


我国祠堂的现状


如今北方地区难见祠堂。而南方,如福建、广东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广西、湖南等,较为重视传统的地区,则有较多的祠堂,得以保存。


107.JPG


但是,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建设,城市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。新制度、新经济、新文化不断冲击祠堂的固有模式。城镇化给村内的祠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在新的社会环境中,由于缺乏合理的建筑功能,祠堂失去了持续运转的机制,导致建筑的使用效率不高,最后变得无人问津,祠堂陷入荒废闲置的窘境。


城镇化背景下祠堂的保护和利用


要想真正实现祠堂的社会效益和遗产价值,就必须一手抓保护,一手抓利用,坚持双管齐下的原则。根据祠堂保护名录和相关规划对祠堂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。


对祠堂进行保护利用时,应当根据不同祠堂的具体情况分析,遵循“一祠一策”的原则。比如对待城中村内等级较高,规模较大且保护完整的宗族祠堂,鉴于其对宗族的意义较大,具有较强的感召力,应当以保护为主,延续其宗族活动功能;对于那些有特殊历史价值的祠堂,同样也应当以保护为主,适当地拓展其博物展览功能,宣扬遗产的价值;至于一些荒废的或质量较差的祠堂,则可根据当地的需求,对祠堂进行改造,赋予祠堂新的功能,完善城中村的配套功能,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居民。


108.jpg


文化教育功能是早期宗族祠堂的一项基本功能,也是当下城中村祠堂应大力发展的功能。在传统的祠堂空间内开展教学工作,不仅是对祠堂的一种利用方式,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广东省佛山市白坭镇是三水区“祠堂+文化”的先行地,当地有54座保存完好的明清祠堂,被誉为三水区祠堂文化“大观园”。其中陈氏大宗祠可以说是祠堂+文化的典型代表。这座祠堂是一栋四进、四合院式的建筑,镬耳耸立、龙脊蜿蜒盘旋。陈氏大宗祠建设宗祠文化馆、家风家训馆、名人馆等,并以此为基地扶持、培育了乒乓球、曲艺、龙舟等13个文体协会,文化活动不断开展。


109.jpg


总结

110.jpg


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,具有尊敬先人、崇扬贤德、教化后人、凝聚人心的作用。祠堂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和国史、方志、宗谱等构成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脉络。


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,祠堂的建设要在立足于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,深入挖掘祠堂的文化内涵,融入时代元素,赋予新的载体。通过“祠堂+文化”活化祠堂资源打造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。宗祠建筑及其活动所体现文化内涵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,通过宣传和推广使祠堂成为有效的旅游资源,焕发祠堂新的生命力。



参考资料:

1. 祠堂 —《白鹿原》空间意象的文化意蕴-祁小绒

2. 祠堂文化的育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-蒋仁婷

3. 祠堂载体设计之道_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活化更新设计的案例透析-陈凌广

4. 广州城中村祠堂保护利用研究-张慧明

5. 家族、乡土与记忆—被遗忘的祠堂-殷名伟

6.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佛山传统祠堂文化景观变化以及地方认同的建构-李凡

7. 礼在古今之间 — “城市祠堂”祭祀的复兴-陈壁生


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。



-END-



Copyright  ©  2020 版权所有: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沪ICP备20007340号-1